大山脚下有人家
古村落的夕阳
岁月
太和殿朝日
东交民巷之老教堂
六甲镇的早晨
2023年4月10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学生工作组、党委研究生工作组,绘画系、雕塑系共同支持的“风与物游——陈博贤 柴鑫萌双个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展厅举办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鹤主持。展览将持续至4月17日。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闲步于居家周边、蹬步于山野小路、健步于绿荫校园,满目的桃红柳绿,一派生机盎然,通透清新,沁人心脾。嗅青草植被的气息与桃李芬芳裹挟在一起的清朗甜味,看桃花间星星点点的绿叶,宛如花海中的绿宝石一般盈润闪烁。听春风里的桃花发出沙沙嗖嗖响声,好似绵延起伏的清音在无休止的律动。几天前还含苞羞藏枝干中,今日已是烟红盛开,装扮得体。不问花开几时,只待春风眷故人。至此旧地重游也非同寻常之情。又是一年桃花开,如期而遇君再来。
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南池子美术馆承办的新展《唯物思维: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于2022年12月29日在南池子美术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此次展览由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教授担任总策划,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敢教授担任总策展人,共展出全球43位艺术家的66件作品,集中展现了国内外艺术家在材料艺术上的先锋性探索。本期我们将介绍许正龙、陈辉、王海燕、高扬、王建5位艺术家的参展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长期深入当代水墨创作实践之中,秉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发展传统,深入生活的艺术准则,注重东方美学精神的原创性表达,为新时期中国主题性水墨绘画的民族性与国际化问题,探索出了一条融汇中西、自成一家的学术路径,成为考察21世纪全球化时代中国美术新风格与新气象的典型案例。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由于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画走上了大众化与现代化的探索之路。其中有一条发展主线,就是由传统文人画向画人文转变。从那时开始,一些接受现代教育成长起来的中国画家,将中国画与现实主义和现代艺术等多种艺术思潮相结合,创造出很多新的且富有个性的创作形态,衍生出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样式。
2023年1月7日,“唯物思维: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在北京南池子美术馆开幕。该双年展由清华大学发起并主办,收到了来自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件报名作品,其中168件/组作品入选参展,集中呈现了国内外艺术家在材料艺术上的先锋性探索,展览于2022年12月先后在青岛和北京双城启幕。
2010年,在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陈辉的《中国文化》系列之二获得优秀奖。评委们并未以颁奖辞或其它什么方式来说明它受到青睐的原因。我私下揣测的理由是,陈辉所创造的光影迷离的幻象,是对平庸单调评选工作的最好补偿。
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代表性艺术门类,中国画在创作、教学、研究层面都显现出长足进展和勃勃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美术家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基础上,立足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秉持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艺术创作领域涌现出诸多新时代经典佳作,国家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海淀是一座举世瞩目的文化、科技、教育、历史底蕴深厚名区,从1952年至今,70年的奋进,70年的时代风范,七十载的华彩绽放,三山五园风韵与中关村科技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也极大地激发着美术家们不断描绘、表现、歌颂海淀的创作热情,为展现海淀区建区70周年成果,在 2023“海之春”新春文化季举办之际,隆重推出“百福迎新”为当代海淀立传—海淀奋进70年艺术大展。
祝《读者》插图艺术馆“辞旧岁 迎新春——2023·当代名家线上绘画作品邀请展”胜利举办,祝大家新春快乐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