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教授关于中国画教学与写生的分享:悟法其用 珍视特色
陈辉
笔墨在国画的写生中被视为界定作品标准的重要因素。好的笔墨是对艺术作品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解读,好的笔墨是造型与形式浑然一体的气韵表达,好的笔墨更是形神兼备、意境幽远的和谐之音。笔墨的好坏是依表现物象生动的造型来构成它的存在意义,依塑造形态结构的生动灵性来显现它的价值。造型决定笔墨的走势,笔墨是造型的重要技术支撑,离开了表现具体物象的笔墨造型,笔墨没有价值。
笔墨得法与造型生动
笔墨的运用和选择是动态多变的,但笔墨又是特定画面里的独立存在形式。没有一成不变的笔墨,也没有离开造型而孤立存在的笔墨。笔墨是造型的载体,笔墨当随造型。
笔墨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笔墨是长期的积累养育和激发出来的。艺术家的格调与境界决定着画品,画品的高低是笔墨所表现物象所营造的意境,意境的绝妙在于心灵的感应对笔墨的驾驭。艺离不开技,技则为艺服务,艺术家技术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艺术作品的经典程度,从构图到用笔、从造型到设色、从结构到虚实、从对比到统一,无不凝聚着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光芒。笔墨与形态、笔墨与整体、笔墨与意境是不可分割的魔方,任其怎样变幻,图形格局仍旧统一完整。
生态的形式 34cmx46cm 2013年
观察生活,到大自然中去,我们会获得无穷的灵感与笔墨源泉,“搜尽奇峰打草稿,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是说要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笔依形而设,墨因势而施,从生活和自然中找到笔墨的不同用途和法则。其次必须熟悉传统,在传统的夹缝中找到笔墨与造型可结合的新视点,绝处逢生。比如中国画的散点透视,非常具有现代感,它摆脱了西方焦点成像的局限,更注重心性和主观的表达,中国画里的意象之胸中丘壑,具有着当代艺术语言的精神属性。
形式美用之不尽,笔墨形式千变万化,好的造型里一定会有好的笔墨,好的笔墨里必然也会映射出好的造型,两者相辅相成,终身相守。
三位一体 42x45cm 2013年
比例分割与经营位置
比例分割是一种数据差的比例之美。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将数据、比例视为造型美之要素,在构图中有黄金分割的布局被称之为好构图、美之图。掌握构图中物象间的比例关系,对画面进行比例量感的分割,对形态面积的比例差作合理分配,控制好构成画面量感差异的对比关系,调整好物象间的节奏美感,就易经营好画面的总体布局。
经营位置和构图是中西方艺术在画面布局和构成的不同称谓,属同一范畴内容。尽管中西方绘画艺术在传承的价值观与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在构图上仍然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取长借鉴的类似形式。我们可以从法国印象派及后期印象派到现代主义这些时期的绘画看到,画面的形态多倾向于平面化,构图多倾向于主观化;而近现代及当代的中国画在经营位置上也出现了对焦点成像的选择和对空间及色彩的应用。
流云 69cmx69cm 2016年
解析比例分割和经营位置的意义在于教给学生以二维的几何视角去概括和归纳自然景物的繁复性,对形态各异、变化多样的物象作比例分块和量感的调配,每一形态要合适地安排在所属的板块内,形成有序的排列,如此,画面的大格局就能确定下来。再根据画面的需要,确立虚实与强弱、主次与藏露的节奏关系。同时,要把造型艺术元素中的点、线、面的构成形式与自然形态作分析组合,使经营位置合理有序,韵美有秩。
在写生教学中,学生们面对大场景的自然和复杂多变的物象时,通常不知如何下笔,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怎样控制画面的节奏关系,怎样能确立完整的构图等力不从心。其实,这些被动的主观因素所缺少的就是比例分割画面的构成意识。以我教学多年和艺术实践经验,确立画面的构图和节奏,有几种方法可以推荐,仅供参考:
老酒吃吃 46cmx62cm 2012年
一、在写生或创作前,根据景物的分布和物象的形态,先分割好画面大的比例关系,确立物象面积之差的比例美感,把点、线、面的艺术元素与自然形态形成的点、线、面视觉作归纳构成,使这些自然形态完整有序的分布在构图中。
二、处理好画面的虚实构成,协调好了画面的主次关系,实为主体物象,虚为辅助与烘托,它们互为作用,相互映衬,相拥相抱,形影不分。画面太实则缺乏灵动之气,画面太虚则缺少主体节奏,如同一部电影要有领衔主演、主要演员、一般演员和群众演员的不同主次关系一样,要有递增或递减的层次和先后出场顺序,以虚托实,以此类推。
三、随后考虑的是景物的形态特征。在分割好的面积中施以形态,按照主观意图去表现这些设计好的形态,它们或实或虚,或繁或简,或主或次,或点、或线、或面,依次有序的呈现在画面中。这种先有布局分割的设计意识,是一种建立在整体观察方法中的表现意识,从而确立了构图的完整性、统一性、协调性、秩序性。
四、按形态的繁复与单纯程度作合度的安排和调整,繁托简、简衬繁,繁简相生,节奏井然。变化中不失整体,整体中不失变化。艺术贵在能收能放,虚实相宜。
陕北人家 69cmx69cm 2016
农闲时分 40x50cm 2009年
知白守黑与动静相生
在素白的宣纸上将眼前的景物合理恰当地布局于此,是要有预先构思的。这一预先构思的设计就是我们常说的知白守黑。画面中布多少黑、空多少白要依附于物象体量大小和明暗变化,依附于自然景观给我们的直觉和印象。它们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互为主次,互为虚实。当画面黑的比重增大时,画面会呈现或凝重浑厚、或庄严雄健的感觉;当画面白的比重增大时,画面会呈现或空灵高洁或清风野逸的感觉,当画面灰的比重增大时,画面会呈现或朦胧飘渺或含蓄润滋的感觉,当画面的黑白面积接近等量时,画面则会呈现或明朗了然或响亮对峙的感觉。由此可以看出,黑白布局对画面整体气氛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所带来的视觉心理变化是明显的,这些心理变化又直接关系到我们在写生时如何选择适当的黑白量差来作组合和构成,当观景观物获得的印象与适合的黑白对比关系契合时,最初的画面调式和情境表现就基本形成了。
晨露中的残荷 23cmx69cm 2015年
风荷 23cmx69cm 2015年
知白守黑的主导意识预先于行笔作画前时,往下进行的写生就有了章法,就会由被动描摹转化为主动表现:由看一眼画一笔的局部刻画转换到看整体画气象的宏观表现中,克服了只顾局部表现,而忽略了局部物象与整体关系的协调与统一。当然,这里不能不重视笔墨表现物象所构建的画面大气象的重要性。笔墨建立在物象的形态和结构中,依照画面的黑、白、灰关系进行意象的处理,使画面构成中的不同物象形成有序的呼应,以烘托出画面特有的意蕴,构架出知白守黑的布局和浑然一体的整体。
动静相生是画面艺术气息不可缺少的对比关系。许多画意深远的作品都离不开这种艺术处理手法。画面中的动静关系除自然现象给我们的感知外,还有的就是心理感应下所产生的一种抽象意识。我们对自然现象所形成的视觉感知一目了然,容易识辨。但对抽象意识的动静关系的识别和理解就不那么容易了,这需要我们从艺术构成的审美角度来认识它。比如:当画面中的物象构成形成了点和线的感觉时,这类物象呈动态特征;当画面中的物象构成形成了面的感觉时,则呈静态特征。黑色被视为静态与凝固,白色被视为动态与活跃。鲜艳色呈动态与活泼之感,灰暗色呈静态与平稳之感;软柔之形会有动态与漂浮的属性。坚硬之形会有静态与肯定的属性。虚象为动态,实象为静态等等....... 所有这些抽象艺术元素都有着它特定的作用。运用好这些抽象的动静规律,就可以控制好画面的整体节奏和动静相生的艺术气象。
农闲时分 扇面 2013年
形式多元与开拓创新
艺术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各具特色,保持彼此间的差异,与其它艺术风格拉开距离,突显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创立独特的相貌特征。这样就可以走的长,走的远……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吴冠中先生讲“大树底下长不成大树”,张仃先生谈“一种艺术开始模仿另一种艺术时它就开始没落了”的观点,都是在告诫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学习艺术一定要另辟蹊径,善于开拓,勇于探索,不拘陈法,积极创新,不能与前辈大师雷同,或抄袭模仿前人。通过研究学习和比较积累,逐渐树立起独特的个人风貌,形成明晰的、具有识别性的艺术语言。尽管这样的艺术探索非常艰难,这类的艺术探险可能会半路夭折,如此的选择或许会被冷落,但艺术家和学者应具有的一种艺术理想和求知精神在支撑着他们做出的选择,一种向未知挑战的信念和向终极目标探索的意志在向他们召唤,求索的冲动浇不死…….
回望美术史,每一位大师的艺术作品里都蕴涵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特征和构建艺术理论体系的双刃剑。他们的作品是对前辈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推动,并形成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别具标识性、经典性和原创性。艺术风格是艺术家慢慢长成的身影,是持之以恒的探索的结晶,艺术形式是艺术家历练的积淀。黄宾虹作品的华滋苍润、齐白石作品的生活情致、潘天寿作品的钢筋铁骨、傅抱石作品的清风野逸、李可染作品的凝润厚重、吴冠中作品的洋腔中唱等,均是对中国古代传统绘画形式的创新和发展。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风格形式无一雷同,艺术成就异彩纷呈,艺术的新品种应运而生。
开拓创新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吸收、消化、推陈、发展的创新。 传统是动态的、发展的、更新的。从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和艺术格局来看也足以说明这一点。传统是边统边传,继承传统的最好方式就是对传统的发展,突破传统的已有格式重在实验和创新。实验是艺术原创性的基础,实验孕育着艺术新生命的胚胎,实验带来了艺术可能出现的创新和闪光,实验的目的是总结前人的艺术风格,吸纳消化,取精求异,并与其拉开艺术风格的差异,寻找独特个性的艺术定位。
味满甘滋心如意 66cmx42cm 2014年
开拓创新不是丢弃传统。传统自然存在于民族的文化中,渗透于民族的血脉中。传统文化和民族根脉是艺术家永恒坚守的艺术之魂。艺术提倡包容与借鉴,纵向承传、横向移植,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嫁接西方文化的精华。
艺术贵在创新,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但创新未必就能产生好的结果,未必就能孕生出精品或佳作,但艺术的新品种一定是诞生在创新里。
创新是建立在原创基点上的自我超越。对于艺术作品原创性的发现和实践是需要信心和勇气的。追求原创性的探索,实际上是艺术家本人艺术风格形成前对传统的挑战,以确立与传统艺术形式的不同…….
创新之变不是断裂之变,丢失之变,它是传统基因与当代文化结合的质量和优化之变。应该说,现代艺术的纯粹不应否定古典艺术的优雅,当代艺术的多元也不应否定现代艺术的绝对。传统艺术与现当代艺术是共生、共融、共存的百花之园。
看鱼塘的农户 69cmx69cm 2016年
艺术的开拓与创新,应是突破已有的样式而建立起的新形式
和新特征。越是个性的艺术在艺术普遍性中越具特殊性,这样的作品往往给人留下至深的印象和无限的回味,表现语言和风格特点与其它画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于是形成了个人艺术风格的标识性。那么,当下的艺术创作应如何开拓创新,本人在此谨有几点心得,愿与大家共勉:
1. 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到大自然中去,我们会获得无穷的源泉。“搜尽奇峰打草稿,师古人不如师造化”,说的是要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和感悟,画法依景而变,笔法依形而施。
2. 熟悉传统,从传统的优长中寻找生机,绝处逢生。中国画的散点透视非常具有现代感,它破除了西方焦点成像的局限性,是中国画里的意象传神与主观写意的优势所在。具有当代艺术语言的表现属性。
3. 中西结合,洋腔中唱。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带有一定的程式化,仅追求笔墨的局部变化是必会影响到画面的整体视觉性的,能否把西画中的构成主义的比例美感原理,以及对画面光的处理,构图的视觉张力的优势等运用到中国画里呢?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借鉴和探索的。
4. 形式美感用之不尽。艺术语言要出新的变化,形式美感规律起着决定性作用。相应的艺术形式对应其相对的表现内容。以点、线、面的对比关系构成画面,以平面分割的比例美感经营构图,以散点透视的打散重构组织物象,以光影和色的变化来营造艺术的表现新空间等........是我们要去探究和发现的。对于这些艺术因素的研究和拓展有了结果,或许就能孕育出艺术的新生命,诞生出艺术的新品种。
向优秀的传统和经典学习,以自然为师,深入生活,感悟艺术,开辟新路径。
拱门前的广场 47cmx60cm 2003年
最新资讯
-
抒心意写一一荣宝斋画院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将于2024年7月12日在包头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
展览预告【园林画境】—— “圆明荷韵”名家系列邀请展【首展】
-
现场丨淮安市美术馆名家系列工程:“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淮安站)暨学术讲座在淮安市美术
-
江苏淮安:陈辉“日月同辉”水墨作品展开展 吸引观众前来观赏
-
中国画家陈辉作品欣赏
-
2024新时代首都美术展开幕
-
艺术可以让人舒心优雅 ——美术学院陈辉教授谈阅读
-
艺术管理课程实践项目“日月同辉”云展上线
-
“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张家港站)”在张家港市美术馆开幕
-
清华大学教授陈辉水墨作品选
-
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张家港站)
-
安徽合肥:美术馆里过“五一”
-
水木开卷·从游悦读|陈辉:艺术可以让人舒心优雅
-
陈辉水墨作品巡展
-
丹青溢彩绘时代华章:中国画学术邀请展诠释时代笔墨
-
公 告丨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盐城首站)延期
-
正在展出 | “各美其美——2024’中法艺术交流展”
-
展讯|“丹青溢彩”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即将启幕
-
北京美术家协会召开艺术(工作)委员会换届(成立)大会
-
现 场丨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盐城首站)开幕式暨研讨会
-
雅昌现场 |“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在盐城市美术馆开幕
-
展讯|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盐城首站)
-
预 告丨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盐城首站)
-
滕王阁北园文化写意活动暨甲辰迎春•锦绣豫章——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在南昌举办
-
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盐城首站)
-
雅昌专稿 | 陈辉:择一切手段 进行艺术探索
-
甲辰迎春 锦绣豫章 —— 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将于3月27日在南昌美术馆开幕
-
主题明确,题材丰富 轩辕情 中国梦——2024·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复评结果公布
-
陈辉教授山水画作品
-
陈辉老师水墨写生作品
-
《美出东方》文明互鉴中的新时代美术 | 陈辉
-
陈辉:千峰万壑任纵横 尽在激情表现中—观梁明水墨山水写生
-
课程动态 | 在清华大学探索美育新方法
-
得于象内 意在象外—陈辉2023年新作
-
陈辉:中国画需要写生
-
北京美术家协会送新年画到农户
-
龙腾瑞气 墨舞春风——2024·迎新春名家书画作品线上邀请展
-
辰年贺春·中国画学会贺岁作品线上展(三)
-
转益多师 艺道恒长
-
讲坛回顾 | 中国画艺术语境之表达
-
内美静中参——中国画学术邀请展览在金华开幕
-
名家笔墨再现“水墨观澜”,中国画名家画观澜写生作品展开幕
-
“首届湖南省美术创作专题研修班暨冲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创作骨干培训班”举行结业仪式
-
笔墨中国——首届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
水墨观澜·中国画名家画观澜作品集
-
【岁月留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届校友综合艺术作品展 第三辑(1980-1998级)(二)
-
【岁月留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届校友综合艺术作品展 第三辑(1980-1998级)(一)
-
“大美合肥”--合肥市第二届美术大展作品欣赏(一)
-
新角色|2023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
“纪念袁运甫诞辰 90 周年暨袁运甫艺术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
-
龙年伊始,快来雨花美术馆尽享艺术盛宴吧!
-
众家谈 | 第四届高峰之路——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
中国画名家画观澜写生作品展示
-
全国美术名家作品邀请展线上展(第四期)
-
全国名家“会雨花·绘雨花”采风活动走进梅钢工业文化旅游区
-
于斯为盛 | 陈辉:另一条路
-
于斯为盛——当代名家研究展
-
【金秋月圆看夹江】“画说夹江千年纸”全国百位书画名家大型作品集——名家品纸(二)
-
收藏年鉴 |画说千年夹江纸 ——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
-
“秋空一鹤”纪念华嵒诞辰341周年全国山水画名家邀请展龙岩美术馆开展
-
“于斯为盛——当代名家研究展”在湖南美术出版社美仑美术馆开幕
-
【鹿隐雅集】第9期丨陈辉·水墨画作品欣赏
-
以书画会友,重走文化之旅,“唐诗之路——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暨绍兴艺术家画绍兴作品提名展”开幕
-
众家谈 | 第四届高峰之路——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
陈辉:小品不能小,小品要有大气象
-
第四届高峰之路——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幕
-
雅昌现场 | 讲座回顾 :陈辉《中国画艺术语境之表达》
-
美酒如画 笔墨留香 “画说茅台——主题创作书画作品展”西安站盛大启幕
-
“时代现场 人民形象”写生作品展即将启幕
-
时代现场 人民形象——写生作品展开幕
-
大零号湾·一尺山海美术馆开馆,首展中国现当代艺术作品展启幕
-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绘画作品展播 第17集:梁时民 陈辉 李伟 李耀林 罗江
-
写意中的中国|陈辉
-
心随所向 艺术致臻 ——陈辉教授师生线上作品展示
-
天子礼·展览 | 时光如烟·陈辉中国画艺术展盛大开幕
-
“风与物游——陈博贤 柴鑫萌双个展”开幕
-
陈辉:又是一年桃花开
-
【时代温度】王平丨应以“高峰意识”重建中国画评价体系
-
神与物游(艺术家专辑一)
-
堂前依旧故人影——陈辉水墨艺术与新时代主题性绘画创作的新变
-
现场 | 材料艺术与园林建筑的对话:在南池子美术馆感受“物”的魅力
-
加入《美在中国》,一起探索陈辉的艺术世界
-
高峰之路——新时代中国画优秀成果展(2012—2022)福州站将于12月21日开幕
-
陈 辉 || 2023“海之春”新春文化季艺术展
-
辞旧岁 迎新春|2023·当代名家线上绘画作品邀请展
-
在“大美术”视野下,著名画家陈辉走出了一条耐人寻味的水墨之路
-
悟法其用 珍视特色——著名画家陈辉简析中国画教学与写生
-
自贸港之春·全国美术名家邀请展——国画作品
-
课程回顾|陈辉:实验水墨创作
-
更加的觉醒 更多的自信——著名画家陈辉谈中国画创作与发展
-
物境·心境·意境——著名画家陈辉2022年最新作品及笔墨随想
-
陈辉、方土、曾三凯、常朝晖、宋陆京等著名画家走进临夏写生时,合作的山水画巜情湧古源》
-
为当代海淀立传 || 海淀奋进70年艺术大展作品精选(二)
-
大家画语:陈辉谈艺术
-
著名画家陈辉谈“艺术元宇宙”艺术家自由的心相之路 自然生态之路
-
教学|陈辉:中国画艺术语境之表达——建筑美术系列讲座预告
-
设计助力《诗画中国》|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用科技邂逅诗画之美
-
师说 | 陈辉老师谈因材施教
-
艺术人物 | 陈辉
-
这个秋天,共赴一场青蓝之约
-
山间的课堂
-
新展预告 I 水木清华,逐梦而来
-
天下收藏丨正值风华——中国画学会作品邀请展亮相十一届中国画节(二)
-
静默中的风景·画在野三坡
-
学术先行:高峰之路——新时代中国画优秀成果展(2012-2022)启动仪式暨新时代中国画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
“唯物思维”中国-西班牙当代材料艺术交流展线上开幕式暨研讨会成功举办
-
中国-西班牙当代材料艺术交流展(线上展览)
-
情蕴笔墨 绘就临夏秀美山川——“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中国书画名家走进临夏采风活动见闻
-
生态观的文化解析 | 2022春季学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结课汇报
-
“水墨与未来”雅昌圆桌会议——陈辉:艺术生长的自然生态
-
展览预告丨“元视界—水墨与未来”,在艺术元宇宙中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
-
清华美院多名师生创作选题入选“主题性美术作品展览”
-
雅昌圆桌 | 数字时代:水墨与未来
-
陈辉:从“眼前山水”到“胸中丘壑”,中西绘画如何“不断线”?
-
“因材施教,和而不同——陈辉老师和他的研究生们”线上展开展
-
瑰光丽影-陈辉水墨中国画作品欣赏
-
清华大学111岁生日快乐!
-
光影墨影交织,陈辉的新水墨艺术
-
因材施教,和而不同——陈辉老师和他的研究生们
-
参展名单公布 | 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6件(套)作品将亮相“唯物思维”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参展名单公布 |
-
东西问 | 陈辉:从“眼前山水”到“胸中丘壑”,中西绘画如何“不断线”?
-
展讯 | 高峰之路:当代中国画写意性探索研究展即将亮相广州艺术博物院
-
正值风华——中国画学会作品邀请展 云展厅(五)
-
“50后”艺术名家云集,共探“高峰之路”
-
“北京意象·魅力朝阳”绘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
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主编:《艺心艺行》出版
-
在清华,你有没有拍过这张照片?
-
陈辉||书画绘百年—百人百图全国名家书画大展
-
2021 “北京意象.魅力朝阳”入选作品展示(三)
-
展讯 |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创作和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将在上海举办
-
聚焦城市与山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齐聚沪上展佳作
-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汇聚上海探讨“城市•山水”
-
清华美院师生参加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创作和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院65周年美术作品邀请展”
-
白山黑水·美丽四平|百件中国画名家作品亮相四平
-
陈辉在中国美协美术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
展览预告 | “唯物思维”中国-乌拉圭当代材料艺术交流展(线上展览)
-
中国音协、剧协、影协、视协、曲协、舞协、民协、摄协、美协、书协、杂协、评协等召开座谈会
-
百年辉煌·武汉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武汉美术馆启幕
-
同.异——水墨艺术九人联展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暨2021届线上毕业作品展同步启幕
-
“艺科融合·质创未来”系列主题展览及会议在青岛开幕
-
中国画艺术语境之表达(二)
-
中国画艺术语境之表达(一)
-
陈辉:黑白生辉让我感动
-
大家系列:另一条路——陈辉的水墨世界
-
线上看展 | 这是他们心中北京最美的样子
-
雅风名人大讲堂第五期开讲啦!
-
艺术海淀
-
光影静谧中的自由心相——写于2021年岁首
-
辉耀大地丨陈辉
-
清华美院教授陈辉水墨画欣赏
-
2021首场建党百年大型主题艺术展览16日尹山湖美术馆见!
-
展讯 | “白云出岫——清华大学十六教授书画展”水墨味美术馆开展在即!
-
多元文化与共同追求——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
“守正创新——中国画学会作品展”在潍坊第十届中国画节展出
-
陈辉 | 群峰竞秀——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
红色精神·丹霞风骨——全国首届当代中国画创作展
-
巴山蜀水 2020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教师作品
-
田黎明任中国美协第五届中国画艺委会主任 龙瑞为名誉主任
-
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成立,清华美院多位教授成为艺委会成员
-
在2020李奇茂先生艺术创作回顾展暨“墨香飘两岸,纵笔颂水城”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交流展上的讲话
-
共同的家园——“一带一路”国家美术作品展于中华艺术宫隆重开幕
-
李奇茂艺术创作回顾暨“墨香飘两岸 纵笔颂水城”交流展亮相聊城
-
“京城之脊·一脉绵延”北京中轴线申遗主题创作作品展 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以美育人 | 陈辉 · 流光徘徊
-
北京市文联关于2020年抗疫主题创作优秀作品 及文艺创作扶持专项资金项目的公示
-
迎国庆 贺中秋 —— 陈辉微艺展
-
“第五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画)”即将亮相冰城
-
以美育人——深圳福田美术馆开馆邀请展即将亮相鹏城
-
“立象尽意——白雪石中国画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
美育人物志 | 陈 辉
-
“艺展云南”云南首届艺术品保税展12日开幕,公众可预约免费参观
-
丽江名城·名家·名画活动拉开帷幕,国内顶尖艺术家聚首泊心云舍
-
清华大学"云上学堂——在线教学总结、分享与展望"大会举行,清华美院副院长杨冬江分享"艺术之美,逆风飞翔"
-
曦光 · 国画综合材料创作 - 师生作品展
-
700多件美术作品,描摹同心共济勇克时艰
-
“京城之脊·一脉绵延”北京中轴线申遗主题创作活动作品线上展览(一)
-
师门抗"疫",画笔下流淌的家国情怀
-
曦光 · 当代水墨实验 - 我们的课
-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微展厅
-
壮丽史诗 恢宏画卷 清华美院教师的14件作品亮相中华史诗美术大展
-
海澜美术馆三大国展并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国博邀您云看展 | 培根铸魂,那些未及细赏的画作云端分享给您(中国画篇)
-
绘英雄 诉情怀——首都美术家情系“抗疫”一线
-
人间有爱 天佑中华——陈辉中国画作品
-
从王春辰的视角,看当代中国艺术
-
“瑞彩平安——2020新春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
-
“白云万顷——清华大学十六教授书画展”广东惠阳开幕
-
“京城之脊·一脉绵延”北京中轴线申遗主题创作评审结束
-
中国美协文艺志愿服务团赴首都机场公安局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
-
清华美院8名教授作品入选“培根铸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人美术作品展”
-
培根铸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人美术作品展在国博举办
-
艺术与和平”国际巡展收官俄罗斯 奏响金砖交流最强音
-
庆祝首都师范大学画院成立—首都师范大学画院学术提名展
-
相由心生——中国画的笔墨写生——写在美615班搜集素材与创作课上
-
中国美协志愿服务团:用画笔勾勒铜陵之美
-
有趣的灵魂与你碰撞,当代艺术大师等着你
-
“黄宾虹学术提名展·第二届”展览开幕式在炎黄艺术馆隆重举行
-
“北京意象·画说昌平”绘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
“又见白鹭飞——中国当代名家邀请展”将在湖州市美术馆开幕
-
“北京意象·画说昌平”绘画作品展
-
心灵之光——济宁市美术馆当代名家邀请展
-
"物之道,生之欲" | 第一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历史回顾
-
“北京意象·画说昌平”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入选作品名单
-
醉美水墨画,清心养神!
-
诗化海淀 • 百景张掖 ——北京市海淀区 甘肃省张掖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美术展
-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山东作品展复评工作圆满完成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9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隆重开幕
-
“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暨第五届“红船颂”全国美展即日起面向全国征稿
-
美丽中国 携手世界 荣宝斋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 暨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
-
北京美术家协会召开艺术(工作)委员会换届(成立)会
-
艺术与医术的相遇:中国美术家协会“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走进北京朝阳医院
-
改革开放四十年·教师专访 | 陈辉:艺术创作需要感动与激情
-
沿古变今——2019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师生创作作品展
-
迎春纳福 “国风雅颂”——中国名家中堂作品展
-
紫荆清韵 |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展"在港举行
-
白云万顷——清华大学十六教授书画展
-
甘做学生的铺路石和指向标 ——记第十六届清华大学“良师益友”获得者陈辉
-
昨天,北京航天城大腕云集
-
陈辉先生在“学院--中国画教学与创作论坛”上的发言文章《悟法其用 珍视特色——关于中国画教学与写生(二)》
-
陈辉先生在“学院--中国画教学与创作论坛”上的发言文章《师法自然 本真由心 ——关于中国画教学与写生(一)》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理事
-
从1978到 2018,史诗级“中国新水墨作品展”亮相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
访谈|光影交幻 诗画益彰——访清华美院博士生导师陈辉
-
“写意•苏州”(山水篇)中国画双年展
-
“北京意象 诗化海淀”北京市美术作品展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
学院――中国画教学与创作论坛暨全国青年教师中国画邀请展开幕式”在炎黄艺术馆隆重举行
-
陈辉 | 肯为苏子浮江来——清华大学十六教授书画展
-
图像n次方 | 清华美院教师作品展(美术)开幕并揭晓优秀作品
-
20所艺术高校名家笔下苏州的“绿水青山”
-
【2018学院本色】展览获奖作品名单出炉
-
让我们的“良师益友”C位亮相 | 清华大学第十六届“良师益友”获奖教师风采
-
画和远方——2018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写生创作营课程介绍
-
清平乐——清华大学十六教授书画展
-
水墨 · 境域 || 全国中国画名家写生作品邀请展
-
扇·逸——中国画扇面精品展
-
【新书推荐】清华美院教授陈辉:《百扇语意》
-
“庆祝十九大•红色之旅——中国山水画名家画福建” 5月23日于福建省画院展出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赴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采风写生
-
袁运甫先生和他的学生们 绘画雕塑作品展
-
沧朴雄阔 氤氲华溢——读梁明大泼彩山水作品
-
庆祝十九大·红色之旅——中国山水画名家画福建采风活动在龙岩古田举办
-
“泾上丹青──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暨当代中国名人名家精品展”在安徽泾县举办
-
溢彩苏州 | 全国中国画名家笔下的苏州齐亮相
-
流光徘徊中的乡土主义景观 ——陈辉的新水墨艺术
-
清华专家组自贡行,什么让他们感叹"自贡人民太伟大"?!!
-
水墨畫精英邀請展(第二期)
-
水墨东方——中国当代水墨美国展(四)林容生、周京新、陈辉、刘赦
-
教师节 | 清华美院5位教师荣获"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
-
清华首设“年度教学优秀奖” “三驾马车”助力一线教学
-
首届“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2016年度)获奖名单出炉
-
意境之根与意境之品
-
“和平发展,共圆梦想”——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作品鉴赏
-
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第二十五期专题研讨班隆重举办
-
清华美院主持编撰《白雪石全集》,展现白雪石先生风范和白派山水魅力
-
全球水墨画大展 入围作品预览(山水篇2)
-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格物致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写生作品展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开幕
-
“方言·当代绘画艺术邀请展”在青岛隆重开幕
-
“格物致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写生作品展
-
“一带一路”专题 | “一带一路”与美术发展众家谈(上)
-
【画家讲堂】光影变奏、墨韵飞扬——陈辉作品欣赏
-
他的故事,我的老师
-
五月和韵·三人行——陈辉 殷会利 王伟平绘画作品展将办
-
“新春大吉”新华网书画频道 年度杰出中青年艺术家推荐——陈辉
-
亦真亦幻水墨间 — 走进著名画家陈辉的水墨世界
-
光影变奏 墨韵飞扬 专访清华美院陈辉教授
-
陈辉教授关于中国画教学与写生的分享:悟法其用 珍视特色
-
壮丽史诗 恢宏画卷 清华美院教师的14件作品亮相中华史诗美术大展
-
2016“搜妙创真——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师生创作作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
“正大气象——第四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
“陈辉 宿利群 宋连民 水墨三人展”在保利艺术博物馆成功开幕
-
陈辉:师法自然 本真由心——关于中国画教学与写生
-
“互绘•相知——中外美术作品展”作品展示
-
【名师执教】陈辉: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
中华史诗美术大展
-
流光意象 陈辉水墨作品展在墨尔本维省艺术中心开幕
-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创作进入收官阶段
-
从“互绘•相知”到“丝路与世界文明”——中外美术家座谈会综述
-
中国文联领导看望参与创作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艺术家
-
水墨本色陈辉:光影里的黑白故乡
-
“创造•理想 清华美院教师学术作品展/造型”优秀奖获奖作品集萃
-
非遗进清华丨笔墨纸砚系列论坛预告(5月23-27日晚)
-
一带一路马文化展 中蒙国际美术交流系列活动义乌展艺术家采风活动圆满结束
-
《逸风》推介艺术家(之二)————著名画家陈辉
-
白山黑水 千载箜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陈 辉老师作品欣赏
-
陈辉:单纯的黑白灰,却在他的笔下化作万千气象
-
澄懐觀道-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
-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学习践行《中国美术工作者自律公约》座谈会在京召开
-
画家陈辉 | 传统文化是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
-
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乐 下基层”走进雪豹突击队慰问活动
-
罗翔艺术馆开馆与“归真”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在莱阳隆重揭幕
-
"铸魂鉴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
“水墨本色: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太庙开幕
-
同曦艺术展拍中心10月11日开幕——艺术品投资交易一号平台圆满落成
-
“大美西藏——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隆重开幕
-
最具投资潜力中国画十大家·陈辉
-
"中国梦·太行魂——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中国梦·太行魂——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
中国画学会展观察:中国画可以变成烤馕但不能变成披萨
-
传承 开拓 使命——中国画学会展之「陈辉」
-
"中国写意的力量—论中国写意美术"13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清华美院教授陈辉水墨画展今天下午开幕,40余幅新作展出
-
流光隽象—陈辉水墨画新作展
-
陈辉:逾越技法与现实的界限用光影叙事文化意象
-
陈辉<皖南文化>系列作品欣赏一
-
师心独造——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山水画教学课徒展
-
陈辉2014年作品欣赏之《写生小品》系列
-
中国-新西兰绘画艺术论坛在新西兰国家美术馆举行
-
水韵墨趣--当代水墨实验课程汇报展
-
陈辉作品《中国文化系列之五》入选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艺术清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艺术教师作品展
-
美国爵硕大学制作的纪录片《体验中国大学》栏目摄制组到我院采访
-
纪念建党90周年——第三届“红船颂”全国美术名家创作展览活动
-
中国美协贵州采风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辉作品《中国文化》荣获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
-
“经典与不朽”艺术家作品展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