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到 2018,史诗级“中国新水墨作品展”亮相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开幕式现场
12月18日,“中国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是首次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水墨艺术进行大规模地系统梳理。展览由“新中国画”和“新水墨”两大板块构成,“新中国画”部分由张晓凌担任策展人,“新水墨”部分由鲁虹担任策展人,并就此次展览分别成立了由著名学者和批评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以对策展人所提供的策展方案与展出作品名单进行学术上的讨论与认证。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苏州尹山湖美术馆协办,安盛天平保险支持。
展览开幕式上,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崎,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报》总编辑张晓凌,本次展览策展人、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艺术评论家贾方舟,艺术家代表靳卫红先后发言。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崎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致辞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报》总编辑张晓凌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致辞
艺术评论家贾方舟致辞
艺术家代表靳卫红致辞
洪崎表示,本次的展览集中呈现了180位水墨艺术家的200件优秀作品,生动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群体形象,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水墨艺术的发展脉络,这是对新水墨的一次专题回顾,浸透了艺术家对艺术的探索追求和责任,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今天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化事业更是波澜壮阔,创造了艺术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奇迹。作为金融行业改革产物,民生银行因改革为生,为发展而成,在过去23年里,我们始终不忘履行社会责任,始终不忘发展文化公益,始终不忘推进艺术探索,至2007年资助承办北京炎黄艺术馆基金,民生银行开展文化公益已十年有余,经过不断地探索,民生银行已经先后创办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1世纪民生美术馆及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公益,并走在了当代的艺术前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民族之魂,是我们强国之道,是实现中国梦之神,所以坚持文化自信,倡导文化引领,弘扬中国精神,是民生现代美术馆的社会责任,更是中国民生银行的历史使命。
策展人张晓凌在展览现场为媒体导览
杨晓阳认为,中国的水墨画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名片之一,甚至就是中国文化的名片。水墨,无论新旧都无所谓,它是一个最终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本次展览展示了中国水墨40年,拿出了很多之前没有看到的藏品,其中就包括了中国国家画院藏品25件,可以想见这个团队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祝贺展览成功,也预祝所有的艺术家未来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展览现场
周旭君在发言中表示,水墨艺术是我们中国文化身份的符号和象征,也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资源。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通过这么一种方式,让我们介入到中国水墨之中,参与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思考和讨论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其实这个展览我们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筹备的,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自开馆以来筹备最为负责和困难的一个展览,感谢多方的配合和支持,促成了这个展览的顺利实施。希望通过展览来引起更多关于水墨的讨论和探索,也希望对水墨艺术的当代性和未来有一个好的启示作用。
展览现场
张晓凌谈道:“如果给这个展览一个定位,只说三句话:一,这是一个中国水墨语言变革创新的历史;二,这是一个中国当代艺术观念不断变革的历史;三,这是几代艺术家自我个体成长的历史;所以这个展览是一个史诗级的大展。如果不看这个展览,你根本无法理解中国水墨40年是怎么过来的,哪一个是代表人物,蕴含着哪些文化逻辑;所以不看这个展览,根本没有资格深入做当代艺术史研究。”而这个展览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果,在张晓凌看来主要有三个原因,即:大时代的改革气象、全球化的格局以及对民族文化的回归和认同。
鲁虹表示,30多年来我一直在关注“新水墨”的发展,既出版了相关的专著或一些文章,也策划了一系列展览。我认为水墨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画种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它既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参与国际对话的重要资源。能参与策展纪念改革开放40年这样一个新水墨的展览,我非常高兴。
作为艺术家代表,靳卫红感慨道,我是出生于60年代、成长于80年代的一代,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幸运的,我们在一个好时代的起点,可以不考虑历史的、政治的因素,直接进入艺术世界。我们有自己的传统、自己观看艺术的立场,这个恐怕是别人没法替代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因此我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水墨。我想我们这一代像我这样的也不在少数,大家都一直坚持在水墨道路上。非常荣幸能参加这个展览!
据了解,此次展览共呈现各个时期具有影响力的181位艺术家的200组件作品。这些优秀作品,或进入国家、省市政府美术馆的公共收藏体系,或是艺术家、藏家的至爱珍藏,作品资源与征集难度达到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以来所有展览之最,很多作品都是其所在机构的镇馆之宝。据悉,展览得到了包括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上海中华艺术宫、广东美术馆、江苏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合美术馆等10多个艺术机构,以及众多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基于各方的文化自觉、责任担当、开放姿态,这样一个齐聚众多大家名作的历史性展览才最终呈现在公众面前。
研讨会现场
同日上午,展览研讨会在民生美术馆举办。王镛、尚辉、高天民、孙津、钱晓鸣以及贾方舟、孙振华、赵力、阿克曼、冀少峰、吴洪亮、柳淳风等艺术评论家,围绕“新中国画”和“新水墨”话题展览探讨,研讨会由周旭君策划,张晓凌、鲁虹主持。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2月23日。
嘉宾合影
研讨会摘要
(以下为发言顺序)
上半场
张晓凌:
北京民生美术馆的周旭君馆长和其团队通过精心策划,付出了巨大心血。今天终于让我们看到“中国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在民生美术馆开展。刚才我参观了展厅,应该说每一幅展出作品几乎都能引发我的回忆。回想起几十年来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不禁让人心潮澎湃。很多经典和传世之作都出现在今天的展览中,这样的发展成就究竟缘何而起?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艺术家在时代大背景下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应该说,今天展出的水墨作品,放到世界任何一个重要的美术馆里,都毫不逊色于西方的现代作品,这些作品对中国美术在40年来的整体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次,中国水墨创作取得的重要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机遇。中国艺术家们从单调、封闭的年代中走出来,逐渐拥有多元、开放的态度。他们的个人创作,在跨文化的思维下逐渐走向世界,而跨文化的格局让中国艺术家逐渐走向世界。
还有一点很重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艺术家们对待西方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盲目崇拜西方转变为拥有民族化认同,从而实现了民族化资源的再认识、再建构,这是实现再创作的基础,是中国水墨在40年来所取得的可贵的进步。
王镛: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传统中国画发生了巨大变革,被称为“新中国画”。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画, 突破了 “文革” 时期的单一模式,力求恢复现实主义的本义,同时,不少作品也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手法,出现了走向现代的趋势。 改革开放中期的中国画,又出现了回归传统的趋势,高度重视文人画的价值与笔墨的质量。 新世纪的中国画,走向现代与回归传统两种趋势并存互补,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发掘可以转化为现代形态的基因,从笔墨技法层面深入到写意精神层面,已成为众多画家的共识。
尚辉:
在改革开放40年节点上举办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国画和水墨画40年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传统和创新两股力量的集合, 为这个展览点赞。由我策展的昆明双年展即将开幕,我以“水墨之上”为题策划此次展览,也是以水墨为主,主要表现东南亚各国的水墨艺术,我们知道水墨不仅是在中国,而是在汉文化圈的各地区和国家都是通过水墨来表达自己的文明。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突围和回归:中国水墨的张力》。回首中国水墨40年的发展,由于观念的更新,艺术突围在不断的进行中,这使得中国水墨走出宣纸,走出笔墨限制,更多的当代艺术理念能够进入传统的水墨艺术,这种观念迅速使中国画进入世界,实现了艺术的全球化。而在不断突围的过程中,如何与传统产生一种关系,回归就是一种路径,回归是不容忽视的大潮。突围和回归是艺术变革的两种不同力量,这两种力量共同完成了中国画变革的两种方式。
孙津:
改革开放后,有三对关系是一致的:民族情感和国家认同、审美价值和主体意识、艺术形态和现实主义。
中国画是建立在民族情感之上的。民族情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张扬:新中国建立是一次,改革开放也是一次。中国艺术从对西方的模仿和崇拜回归到本民族的认同,很自然地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形成。民族情感和国家认同融合到一起,就不知不觉地促进了中国画的创新。
审美价值和主体意识是互为包含的。审美价值在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画中,就表现为主体意识。主体意识让人物画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非对象性”的新人物画。
以现实主义的态度,驾驭意识形态,是40年来的一个基本现象。改革开放时期的现实主义艺术,是一种态度,包容多种不同的艺术题材和形态。这和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画是很不一样的。
高天民: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美术重要的转折时期。 在这40年中,水墨画经历了从中国画到水墨艺术, 再到新水墨和当代水墨的历史发展过程, 传统的中国画已经完全实现了自身的转型。 这种转型,使当代水墨不仅在语言形式上日益丰富并建立起自为的表现机制和创新机制,而且开始与当下现实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并不断创造出新的视觉方式。这种创造是划时代的——它不仅在语言层面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与可能, 而且在观念上为当今世界艺坛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钱晓鸣:
各位理论家都是从改革开放40年的宏观历史来讲述。40年来,地域性的画派在减弱,我想讲述三位画家的样本:一个是方增先,第二个是吴山明,第三个是尉晓榕。把这三人的学理性创新的贡献总结出来,可以认识到:在对新水墨画中,不仅要注意到每一个画家的个性的表现,而且要注意到经典画家,甚至是大师级的画家所带来的技法革命。这些技法是可以推广和发展的。
下半场
鲁虹:
30多年来, 我一直在关注着 “新水墨 ” 的发展, 既出版了相关专著或一些文章, 也策划了一系列展览。 经常有人会问我, 如今的国际当代艺术界, 无论是在办展上还是在讨论艺术问题上, 都不太注重画种与媒体的区别, 为什么在中国的文化情境中, 人们要反反复复的讨论水墨问题, 并围绕水墨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 对此,我想回答的是: 水墨在中国已经有二千多年发展的历史了, 与油画、 版画、 水彩等相比, 其并不纯粹是一个画种的概念。 在很大程度上, 它既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 我们参与国际对话的重要文化资源。 因此, 对于一切有使命感的新水墨艺术家来说, 如何有效转化这一历史优势, 进而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来建构我们的主体, 身份与艺术史是至关重要的!
贾方舟:
我曾以“里应外合”来概括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中的两股“合力”:在传统文化与水墨精神这个节点上, 他们来路不同,却向度一致。一路从“水墨之门”由内向外突围,一路从水墨之外向内聚拢,从而形成“里应外合”之势。 正是这向外突围与向内聚拢的两股 “合力”,将中国的传统水墨转化并呈现为一种当代方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和象征, 水墨的当代呈现已经远远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 由笔和墨的种种规范和技巧完成的传统样式。 在我看来,这场变革可以视为水墨走向当代的一个标志,因为它是在一个敞开的空间里, 以一种充满自信的姿态将中国传统水墨以解体的方式获得重生。
阿克曼:
考察和评价艺术作品的价值, 材料和技法不是首要的因素, 审美和内涵上传递的意义才决定它的价值。 假如, “新”水墨只是对纷繁多样的当代艺术加入了一种材料和技法的话, 那么它不值得我们多加讨论。 一件波普艺术的作品,尽管它使用水墨和 “皴法”, 却依然属于波普艺术,而不属于水墨艺术。
一幅水墨画如何才能作为一件当代水墨艺术作品 ?
“传统” 或 “西方” 都不是价值标准, 而是资源。
今天的水墨艺术家面临的挑战是,若想维护水墨艺术在当代艺术中作为独立的立场,他 (她) 既不能全盘接受全球化风潮的影响,也不能退缩到空洞的传统主义之中。探究世界和自我文化认同跟水墨独特的创造方式,必须合二为一。
这个要求很高,在展览能看到许多水墨材料的艺术,却鲜有水墨艺术作品。
孙振华:
在文化生态的意义上,中国水墨艺术“传统”“现代”“当代”三种状态并存, 恰好是当代中国精神现实的反映, 它们并不是线性的取代关系, 它们中的每一种似乎都可以在当代中国找到其生存的理由和根源, 这种状态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由于东西方文明在认识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上的差异, 导致今天人们对水墨的思考往往会引向两个极端: 原教旨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 如果为了确立自我身份而拒绝变化和革新, 有可能陷入孤立的民族主义窠臼而孤芳自赏;另一方面, 为了现代转型而简单追求与国际接轨, 可能会忽略自身的现实问题和文化的针对性, 而落入进化论的陷阱。 这一内部悖论向我们展现的,恰好是当下文化问题错综复杂和相互纠缠的特性。
冀少峰:
传统水墨不仅仅使石墨艺术日益边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失衡的民族文化心理,在文明的冲突中一种文化的自省和文化的自觉。而尴尬的现代水墨到需要找到突破传统与现代进退两难的有效方法,当代艺术则顺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表达出了当代社会中人们的当代思维,当代水墨这种新的实验维度也作为民族本土艺术走向当代的必然。
赵力:
关于水墨的创作与讨论,从80年代至今都是艺术界非常关注的话题。今天的展览中,通过回顾和梳理,我们对水墨有了明确的结论:水墨是中国艺术的一个文化载体,也是中国当代的一种创作媒介和思想资源。因此,通过水墨一方面可以将历史和现在无间隔地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让创作者反思过去,更明确地标示自己的选择态度和现实意义。
通过借助改革开放40年以来对水墨创作历程的梳理,我们不仅可以充分肯定水墨在当代艺术方向上应有的历史地位,而且这种在观念、语言、形式等全方位的推进实践,本身也为世界提供了创造和中国实践的方向。正因为如此,我认为水墨不仅是中国画的手段专利,或者说是文化身份,还应该成为全球化的艺术方式和场域。
吴洪亮:
评判艺术家的成长轨迹,不一定要从宏观思维上去把握。关注艺术家的一些创作甚至是生活细节,我们也可以得到他们的创作在近40年来发生转型的原因。很多老画家,如溥心畬、吴湖帆、周思聪,都可以给我们提供这种变化的线索。艺术家创作一定是和时代背景有关,和技术进步或媒介的改变有关。在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水墨艺术的变化时,不妨从个案研究开始,这样能够得到一些不一样的有趣的结果。
柳淳风:
此次展览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当代水墨中观念的水墨和形式的水墨两个鲜明的创作阵地。 有意思的是,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与西方当代艺术机制的建构相互扶持,相互渗透,形式的变革已经与当代的展览体制、 艺术世界融为一体, 这与我们学界所归类出的当代水墨特别是飞速发展的后奥运时代兴起的当代水墨的历史传承有着极大的文化背景的差异。 值得我们关照的是,当代水墨如何进入全球化语境下的艺术机制,特别是展览机制, 而不是成为一个最终只能阐释为强调个体修为的艺术注脚,已经显得十分紧迫。 在国际的艺术舞台上,水墨艺术如同太极拳,如何与自由搏击式的当代艺术打擂台,恐怕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临的历史性话题,也正是此次展览试图展开探讨一个重要命题。
记者:刘晶 黄家馨 殷铄 /摄影:武广宇 贺玮
编辑:涵涵 梦妮/校对:蔡培新
新中国画
第一单元:1978-1989
朱屺瞻、刘海粟、黄君璧、李苦禅、关良、李可染、吴作人、陆俨少、谢稚柳、陈子庄、于希宁、黄秋园、魏紫熙、潘絜兹、张仃、宋文治、程十发、赵无极、黄永玉、黄胄、周韶华、周昌谷、杨之光、方增先、韩羽、刘文西、袁运甫、许勇、顾莲塘、蒋采萍、冯今松、卢坤峰、刘勃舒、王子武、袁运生、周思聪、朱理存、吴山明、杜滋龄、李少文、杨力舟、王迎春、贾又福、林墉、卓鹤君、韩书力、陈向迅、胡伟
第二单元:1990-1999
吴冠中、曾宓、崔振宽、陈家泠、贾浩义、张立辰、张桂铭、石齐、李世南、姜宝林、方骏、李延声、罗平安、韩硕、施大畏、王孟奇、聂鸥、陈永锵、唐勇力、王明明、冯远、赵奇、田黎明、范扬、江宏伟、周京新、卢禹舜
第三单元:2000-2018
杜大恺、程大利、龙瑞、潘公凯、赵建成、胡明哲、刘健、邹明、董小明、张立柱、高云、赵卫、刘进安、孙永、刘云、杨晓阳、林容生、李劲堃、袁武、陈辉、刘文洁、纪连斌、刘赦、刘罡、喻慧、徐惠泉、姜怡翔、王非、刘刚、郭子良、乔宜男、张译丹、丁阳
新水墨
第一单元:1978-1989
蒲国昌、周思聪、王川、朱新建、谷文达、田黎明、杨诘苍、刘进安、沈勤、张大力
第二单元:1990-1999
周韶华、卢沉、贾浩义、聂干因、洪耀、朱振庚、王炎林、李华生、王孟奇、梁铨、王川、胡明哲、石果、陈心懋、田黎明、王彦萍、阎秉会、刘子建、刘进安、李津、周京新、李孝萱、张羽、左正尧、刘庆和、徐累、武艺、朱伟、魏东、邱志杰、靳卫红
第三单元:2000-2018
尚扬、王怀庆、王冬龄、梁铨、卢辅圣、杨国辛、朱新建、李邦耀、郑强、谷文达、徐冰、杨诘苍、徐龙森、黄一瀚、沈勤、李津、樊枫、张羽、李孝萱、南溪、袁晓舫、刘庆和、林延、邵戈、岳敏君、周湧、蔡广斌、方力钧、魏立刚、武艺、崔进、章燕紫、姜吉安、韩三之、魏青吉、邱岸雄、杜小同、彭薇、马军、杭春晖、郝世明、李军
最新资讯
-
抒心意写一一荣宝斋画院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将于2024年7月12日在包头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
展览预告【园林画境】—— “圆明荷韵”名家系列邀请展【首展】
-
现场丨淮安市美术馆名家系列工程:“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淮安站)暨学术讲座在淮安市美术
-
江苏淮安:陈辉“日月同辉”水墨作品展开展 吸引观众前来观赏
-
中国画家陈辉作品欣赏
-
2024新时代首都美术展开幕
-
艺术可以让人舒心优雅 ——美术学院陈辉教授谈阅读
-
艺术管理课程实践项目“日月同辉”云展上线
-
“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张家港站)”在张家港市美术馆开幕
-
清华大学教授陈辉水墨作品选
-
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张家港站)
-
安徽合肥:美术馆里过“五一”
-
水木开卷·从游悦读|陈辉:艺术可以让人舒心优雅
-
陈辉水墨作品巡展
-
丹青溢彩绘时代华章:中国画学术邀请展诠释时代笔墨
-
公 告丨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盐城首站)延期
-
正在展出 | “各美其美——2024’中法艺术交流展”
-
展讯|“丹青溢彩”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即将启幕
-
北京美术家协会召开艺术(工作)委员会换届(成立)大会
-
现 场丨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盐城首站)开幕式暨研讨会
-
雅昌现场 |“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在盐城市美术馆开幕
-
展讯|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盐城首站)
-
预 告丨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盐城首站)
-
滕王阁北园文化写意活动暨甲辰迎春•锦绣豫章——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在南昌举办
-
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盐城首站)
-
雅昌专稿 | 陈辉:择一切手段 进行艺术探索
-
甲辰迎春 锦绣豫章 —— 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将于3月27日在南昌美术馆开幕
-
主题明确,题材丰富 轩辕情 中国梦——2024·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复评结果公布
-
陈辉教授山水画作品
-
陈辉老师水墨写生作品
-
《美出东方》文明互鉴中的新时代美术 | 陈辉
-
陈辉:千峰万壑任纵横 尽在激情表现中—观梁明水墨山水写生
-
课程动态 | 在清华大学探索美育新方法
-
得于象内 意在象外—陈辉2023年新作
-
陈辉:中国画需要写生
-
北京美术家协会送新年画到农户
-
龙腾瑞气 墨舞春风——2024·迎新春名家书画作品线上邀请展
-
辰年贺春·中国画学会贺岁作品线上展(三)
-
转益多师 艺道恒长
-
讲坛回顾 | 中国画艺术语境之表达
-
内美静中参——中国画学术邀请展览在金华开幕
-
名家笔墨再现“水墨观澜”,中国画名家画观澜写生作品展开幕
-
“首届湖南省美术创作专题研修班暨冲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创作骨干培训班”举行结业仪式
-
笔墨中国——首届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
水墨观澜·中国画名家画观澜作品集
-
【岁月留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届校友综合艺术作品展 第三辑(1980-1998级)(二)
-
【岁月留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届校友综合艺术作品展 第三辑(1980-1998级)(一)
-
“大美合肥”--合肥市第二届美术大展作品欣赏(一)
-
新角色|2023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
“纪念袁运甫诞辰 90 周年暨袁运甫艺术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
-
龙年伊始,快来雨花美术馆尽享艺术盛宴吧!
-
众家谈 | 第四届高峰之路——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
中国画名家画观澜写生作品展示
-
全国美术名家作品邀请展线上展(第四期)
-
全国名家“会雨花·绘雨花”采风活动走进梅钢工业文化旅游区
-
于斯为盛 | 陈辉:另一条路
-
于斯为盛——当代名家研究展
-
【金秋月圆看夹江】“画说夹江千年纸”全国百位书画名家大型作品集——名家品纸(二)
-
收藏年鉴 |画说千年夹江纸 ——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
-
“秋空一鹤”纪念华嵒诞辰341周年全国山水画名家邀请展龙岩美术馆开展
-
“于斯为盛——当代名家研究展”在湖南美术出版社美仑美术馆开幕
-
【鹿隐雅集】第9期丨陈辉·水墨画作品欣赏
-
以书画会友,重走文化之旅,“唐诗之路——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暨绍兴艺术家画绍兴作品提名展”开幕
-
众家谈 | 第四届高峰之路——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
陈辉:小品不能小,小品要有大气象
-
第四届高峰之路——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幕
-
雅昌现场 | 讲座回顾 :陈辉《中国画艺术语境之表达》
-
美酒如画 笔墨留香 “画说茅台——主题创作书画作品展”西安站盛大启幕
-
“时代现场 人民形象”写生作品展即将启幕
-
时代现场 人民形象——写生作品展开幕
-
大零号湾·一尺山海美术馆开馆,首展中国现当代艺术作品展启幕
-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绘画作品展播 第17集:梁时民 陈辉 李伟 李耀林 罗江
-
写意中的中国|陈辉
-
心随所向 艺术致臻 ——陈辉教授师生线上作品展示
-
天子礼·展览 | 时光如烟·陈辉中国画艺术展盛大开幕
-
“风与物游——陈博贤 柴鑫萌双个展”开幕
-
陈辉:又是一年桃花开
-
【时代温度】王平丨应以“高峰意识”重建中国画评价体系
-
神与物游(艺术家专辑一)
-
堂前依旧故人影——陈辉水墨艺术与新时代主题性绘画创作的新变
-
现场 | 材料艺术与园林建筑的对话:在南池子美术馆感受“物”的魅力
-
加入《美在中国》,一起探索陈辉的艺术世界
-
高峰之路——新时代中国画优秀成果展(2012—2022)福州站将于12月21日开幕
-
陈 辉 || 2023“海之春”新春文化季艺术展
-
辞旧岁 迎新春|2023·当代名家线上绘画作品邀请展
-
在“大美术”视野下,著名画家陈辉走出了一条耐人寻味的水墨之路
-
悟法其用 珍视特色——著名画家陈辉简析中国画教学与写生
-
自贸港之春·全国美术名家邀请展——国画作品
-
课程回顾|陈辉:实验水墨创作
-
更加的觉醒 更多的自信——著名画家陈辉谈中国画创作与发展
-
物境·心境·意境——著名画家陈辉2022年最新作品及笔墨随想
-
陈辉、方土、曾三凯、常朝晖、宋陆京等著名画家走进临夏写生时,合作的山水画巜情湧古源》
-
为当代海淀立传 || 海淀奋进70年艺术大展作品精选(二)
-
大家画语:陈辉谈艺术
-
著名画家陈辉谈“艺术元宇宙”艺术家自由的心相之路 自然生态之路
-
教学|陈辉:中国画艺术语境之表达——建筑美术系列讲座预告
-
设计助力《诗画中国》|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用科技邂逅诗画之美
-
师说 | 陈辉老师谈因材施教
-
艺术人物 | 陈辉
-
这个秋天,共赴一场青蓝之约
-
山间的课堂
-
新展预告 I 水木清华,逐梦而来
-
天下收藏丨正值风华——中国画学会作品邀请展亮相十一届中国画节(二)
-
静默中的风景·画在野三坡
-
学术先行:高峰之路——新时代中国画优秀成果展(2012-2022)启动仪式暨新时代中国画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
“唯物思维”中国-西班牙当代材料艺术交流展线上开幕式暨研讨会成功举办
-
中国-西班牙当代材料艺术交流展(线上展览)
-
情蕴笔墨 绘就临夏秀美山川——“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中国书画名家走进临夏采风活动见闻
-
生态观的文化解析 | 2022春季学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结课汇报
-
“水墨与未来”雅昌圆桌会议——陈辉:艺术生长的自然生态
-
展览预告丨“元视界—水墨与未来”,在艺术元宇宙中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
-
清华美院多名师生创作选题入选“主题性美术作品展览”
-
雅昌圆桌 | 数字时代:水墨与未来
-
陈辉:从“眼前山水”到“胸中丘壑”,中西绘画如何“不断线”?
-
“因材施教,和而不同——陈辉老师和他的研究生们”线上展开展
-
瑰光丽影-陈辉水墨中国画作品欣赏
-
清华大学111岁生日快乐!
-
光影墨影交织,陈辉的新水墨艺术
-
因材施教,和而不同——陈辉老师和他的研究生们
-
参展名单公布 | 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6件(套)作品将亮相“唯物思维”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参展名单公布 |
-
东西问 | 陈辉:从“眼前山水”到“胸中丘壑”,中西绘画如何“不断线”?
-
展讯 | 高峰之路:当代中国画写意性探索研究展即将亮相广州艺术博物院
-
正值风华——中国画学会作品邀请展 云展厅(五)
-
“50后”艺术名家云集,共探“高峰之路”
-
“北京意象·魅力朝阳”绘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
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主编:《艺心艺行》出版
-
在清华,你有没有拍过这张照片?
-
陈辉||书画绘百年—百人百图全国名家书画大展
-
2021 “北京意象.魅力朝阳”入选作品展示(三)
-
展讯 |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创作和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将在上海举办
-
聚焦城市与山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齐聚沪上展佳作
-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汇聚上海探讨“城市•山水”
-
清华美院师生参加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创作和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院65周年美术作品邀请展”
-
白山黑水·美丽四平|百件中国画名家作品亮相四平
-
陈辉在中国美协美术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
展览预告 | “唯物思维”中国-乌拉圭当代材料艺术交流展(线上展览)
-
中国音协、剧协、影协、视协、曲协、舞协、民协、摄协、美协、书协、杂协、评协等召开座谈会
-
百年辉煌·武汉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武汉美术馆启幕
-
同.异——水墨艺术九人联展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暨2021届线上毕业作品展同步启幕
-
“艺科融合·质创未来”系列主题展览及会议在青岛开幕
-
中国画艺术语境之表达(二)
-
中国画艺术语境之表达(一)
-
陈辉:黑白生辉让我感动
-
大家系列:另一条路——陈辉的水墨世界
-
线上看展 | 这是他们心中北京最美的样子
-
雅风名人大讲堂第五期开讲啦!
-
艺术海淀
-
光影静谧中的自由心相——写于2021年岁首
-
辉耀大地丨陈辉
-
清华美院教授陈辉水墨画欣赏
-
2021首场建党百年大型主题艺术展览16日尹山湖美术馆见!
-
展讯 | “白云出岫——清华大学十六教授书画展”水墨味美术馆开展在即!
-
多元文化与共同追求——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
“守正创新——中国画学会作品展”在潍坊第十届中国画节展出
-
陈辉 | 群峰竞秀——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
红色精神·丹霞风骨——全国首届当代中国画创作展
-
巴山蜀水 2020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教师作品
-
田黎明任中国美协第五届中国画艺委会主任 龙瑞为名誉主任
-
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成立,清华美院多位教授成为艺委会成员
-
在2020李奇茂先生艺术创作回顾展暨“墨香飘两岸,纵笔颂水城”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交流展上的讲话
-
共同的家园——“一带一路”国家美术作品展于中华艺术宫隆重开幕
-
李奇茂艺术创作回顾暨“墨香飘两岸 纵笔颂水城”交流展亮相聊城
-
“京城之脊·一脉绵延”北京中轴线申遗主题创作作品展 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以美育人 | 陈辉 · 流光徘徊
-
北京市文联关于2020年抗疫主题创作优秀作品 及文艺创作扶持专项资金项目的公示
-
迎国庆 贺中秋 —— 陈辉微艺展
-
“第五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画)”即将亮相冰城
-
以美育人——深圳福田美术馆开馆邀请展即将亮相鹏城
-
“立象尽意——白雪石中国画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
美育人物志 | 陈 辉
-
“艺展云南”云南首届艺术品保税展12日开幕,公众可预约免费参观
-
丽江名城·名家·名画活动拉开帷幕,国内顶尖艺术家聚首泊心云舍
-
清华大学"云上学堂——在线教学总结、分享与展望"大会举行,清华美院副院长杨冬江分享"艺术之美,逆风飞翔"
-
曦光 · 国画综合材料创作 - 师生作品展
-
700多件美术作品,描摹同心共济勇克时艰
-
“京城之脊·一脉绵延”北京中轴线申遗主题创作活动作品线上展览(一)
-
师门抗"疫",画笔下流淌的家国情怀
-
曦光 · 当代水墨实验 - 我们的课
-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微展厅
-
壮丽史诗 恢宏画卷 清华美院教师的14件作品亮相中华史诗美术大展
-
海澜美术馆三大国展并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国博邀您云看展 | 培根铸魂,那些未及细赏的画作云端分享给您(中国画篇)
-
绘英雄 诉情怀——首都美术家情系“抗疫”一线
-
人间有爱 天佑中华——陈辉中国画作品
-
从王春辰的视角,看当代中国艺术
-
“瑞彩平安——2020新春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
-
“白云万顷——清华大学十六教授书画展”广东惠阳开幕
-
“京城之脊·一脉绵延”北京中轴线申遗主题创作评审结束
-
中国美协文艺志愿服务团赴首都机场公安局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
-
清华美院8名教授作品入选“培根铸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人美术作品展”
-
培根铸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人美术作品展在国博举办
-
艺术与和平”国际巡展收官俄罗斯 奏响金砖交流最强音
-
庆祝首都师范大学画院成立—首都师范大学画院学术提名展
-
相由心生——中国画的笔墨写生——写在美615班搜集素材与创作课上
-
中国美协志愿服务团:用画笔勾勒铜陵之美
-
有趣的灵魂与你碰撞,当代艺术大师等着你
-
“黄宾虹学术提名展·第二届”展览开幕式在炎黄艺术馆隆重举行
-
“北京意象·画说昌平”绘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
“又见白鹭飞——中国当代名家邀请展”将在湖州市美术馆开幕
-
“北京意象·画说昌平”绘画作品展
-
心灵之光——济宁市美术馆当代名家邀请展
-
"物之道,生之欲" | 第一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历史回顾
-
“北京意象·画说昌平”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入选作品名单
-
醉美水墨画,清心养神!
-
诗化海淀 • 百景张掖 ——北京市海淀区 甘肃省张掖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美术展
-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山东作品展复评工作圆满完成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9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隆重开幕
-
“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暨第五届“红船颂”全国美展即日起面向全国征稿
-
美丽中国 携手世界 荣宝斋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 暨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
-
北京美术家协会召开艺术(工作)委员会换届(成立)会
-
艺术与医术的相遇:中国美术家协会“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走进北京朝阳医院
-
改革开放四十年·教师专访 | 陈辉:艺术创作需要感动与激情
-
沿古变今——2019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师生创作作品展
-
迎春纳福 “国风雅颂”——中国名家中堂作品展
-
紫荆清韵 |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展"在港举行
-
白云万顷——清华大学十六教授书画展
-
甘做学生的铺路石和指向标 ——记第十六届清华大学“良师益友”获得者陈辉
-
昨天,北京航天城大腕云集
-
陈辉先生在“学院--中国画教学与创作论坛”上的发言文章《悟法其用 珍视特色——关于中国画教学与写生(二)》
-
陈辉先生在“学院--中国画教学与创作论坛”上的发言文章《师法自然 本真由心 ——关于中国画教学与写生(一)》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理事
-
从1978到 2018,史诗级“中国新水墨作品展”亮相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
访谈|光影交幻 诗画益彰——访清华美院博士生导师陈辉
-
“写意•苏州”(山水篇)中国画双年展
-
“北京意象 诗化海淀”北京市美术作品展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
学院――中国画教学与创作论坛暨全国青年教师中国画邀请展开幕式”在炎黄艺术馆隆重举行
-
陈辉 | 肯为苏子浮江来——清华大学十六教授书画展
-
图像n次方 | 清华美院教师作品展(美术)开幕并揭晓优秀作品
-
20所艺术高校名家笔下苏州的“绿水青山”
-
【2018学院本色】展览获奖作品名单出炉
-
让我们的“良师益友”C位亮相 | 清华大学第十六届“良师益友”获奖教师风采
-
画和远方——2018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写生创作营课程介绍
-
清平乐——清华大学十六教授书画展
-
水墨 · 境域 || 全国中国画名家写生作品邀请展
-
扇·逸——中国画扇面精品展
-
【新书推荐】清华美院教授陈辉:《百扇语意》
-
“庆祝十九大•红色之旅——中国山水画名家画福建” 5月23日于福建省画院展出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赴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采风写生
-
袁运甫先生和他的学生们 绘画雕塑作品展
-
沧朴雄阔 氤氲华溢——读梁明大泼彩山水作品
-
庆祝十九大·红色之旅——中国山水画名家画福建采风活动在龙岩古田举办
-
“泾上丹青──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暨当代中国名人名家精品展”在安徽泾县举办
-
溢彩苏州 | 全国中国画名家笔下的苏州齐亮相
-
流光徘徊中的乡土主义景观 ——陈辉的新水墨艺术
-
清华专家组自贡行,什么让他们感叹"自贡人民太伟大"?!!
-
水墨畫精英邀請展(第二期)
-
水墨东方——中国当代水墨美国展(四)林容生、周京新、陈辉、刘赦
-
教师节 | 清华美院5位教师荣获"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
-
清华首设“年度教学优秀奖” “三驾马车”助力一线教学
-
首届“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2016年度)获奖名单出炉
-
意境之根与意境之品
-
“和平发展,共圆梦想”——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作品鉴赏
-
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第二十五期专题研讨班隆重举办
-
清华美院主持编撰《白雪石全集》,展现白雪石先生风范和白派山水魅力
-
全球水墨画大展 入围作品预览(山水篇2)
-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格物致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写生作品展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开幕
-
“方言·当代绘画艺术邀请展”在青岛隆重开幕
-
“格物致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写生作品展
-
“一带一路”专题 | “一带一路”与美术发展众家谈(上)
-
【画家讲堂】光影变奏、墨韵飞扬——陈辉作品欣赏
-
他的故事,我的老师
-
五月和韵·三人行——陈辉 殷会利 王伟平绘画作品展将办
-
“新春大吉”新华网书画频道 年度杰出中青年艺术家推荐——陈辉
-
亦真亦幻水墨间 — 走进著名画家陈辉的水墨世界
-
光影变奏 墨韵飞扬 专访清华美院陈辉教授
-
陈辉教授关于中国画教学与写生的分享:悟法其用 珍视特色
-
壮丽史诗 恢宏画卷 清华美院教师的14件作品亮相中华史诗美术大展
-
2016“搜妙创真——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师生创作作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
“正大气象——第四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
“陈辉 宿利群 宋连民 水墨三人展”在保利艺术博物馆成功开幕
-
陈辉:师法自然 本真由心——关于中国画教学与写生
-
“互绘•相知——中外美术作品展”作品展示
-
【名师执教】陈辉: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
中华史诗美术大展
-
流光意象 陈辉水墨作品展在墨尔本维省艺术中心开幕
-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创作进入收官阶段
-
从“互绘•相知”到“丝路与世界文明”——中外美术家座谈会综述
-
中国文联领导看望参与创作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艺术家
-
水墨本色陈辉:光影里的黑白故乡
-
“创造•理想 清华美院教师学术作品展/造型”优秀奖获奖作品集萃
-
非遗进清华丨笔墨纸砚系列论坛预告(5月23-27日晚)
-
一带一路马文化展 中蒙国际美术交流系列活动义乌展艺术家采风活动圆满结束
-
《逸风》推介艺术家(之二)————著名画家陈辉
-
白山黑水 千载箜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陈 辉老师作品欣赏
-
陈辉:单纯的黑白灰,却在他的笔下化作万千气象
-
澄懐觀道-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
-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学习践行《中国美术工作者自律公约》座谈会在京召开
-
画家陈辉 | 传统文化是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
-
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乐 下基层”走进雪豹突击队慰问活动
-
罗翔艺术馆开馆与“归真”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在莱阳隆重揭幕
-
"铸魂鉴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
“水墨本色: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太庙开幕
-
同曦艺术展拍中心10月11日开幕——艺术品投资交易一号平台圆满落成
-
“大美西藏——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隆重开幕
-
最具投资潜力中国画十大家·陈辉
-
"中国梦·太行魂——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中国梦·太行魂——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
中国画学会展观察:中国画可以变成烤馕但不能变成披萨
-
传承 开拓 使命——中国画学会展之「陈辉」
-
"中国写意的力量—论中国写意美术"13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清华美院教授陈辉水墨画展今天下午开幕,40余幅新作展出
-
流光隽象—陈辉水墨画新作展
-
陈辉:逾越技法与现实的界限用光影叙事文化意象
-
陈辉<皖南文化>系列作品欣赏一
-
师心独造——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山水画教学课徒展
-
陈辉2014年作品欣赏之《写生小品》系列
-
中国-新西兰绘画艺术论坛在新西兰国家美术馆举行
-
水韵墨趣--当代水墨实验课程汇报展
-
陈辉作品《中国文化系列之五》入选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艺术清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艺术教师作品展
-
美国爵硕大学制作的纪录片《体验中国大学》栏目摄制组到我院采访
-
纪念建党90周年——第三届“红船颂”全国美术名家创作展览活动
-
中国美协贵州采风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辉作品《中国文化》荣获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
-
“经典与不朽”艺术家作品展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