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个人随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 正文

在白雪石研讨会上的讲话

大家好!刚才几位先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白雪石先生艺术成就进行了阐释和论述。我也是白雪石先生的学生,1981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那时候白先生主要教授我们山水画。一个是临摹课,一个是写生课。从我们班以后的其他班就沒有再享受到临摹白雪石先生原作的待遇了。我们班同学是非常荣幸的。


白雪石先生现在所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开宗立派的白氏画风的原因,我认为:一是吸收了南北宋山水画的精华,二是深入生活的大量写生,三是他后来的系列性创作的这三位合体是有直接关系的。另外,就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份艺术土壤、艺术氛围和艺术气息对于白先生的影响。整个学院前辈的艺术思想体系和传统脉络滋养,特别是中央工艺美院对现代主义形式语言的敏感是有独到之处的。所以,从白先生的作品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平面展开式的构图,他在透视上,不取高远法,仅用平远与深远。虽然说郭熙在《林泉高致》里说到三元法,但是在白雪石先生只取了其中两法,而没有用到高远法。所谓高远就是从山下看山上这种大俯视的透视法他没有用,而是采用了山上看山下和山前看山后这样二个透视的方法叠加,所以他画出来的山水层峦叠嶂纵深度远,富有一定的二维空间性,我觉得这是白雪石先生比较明显的特点。那么,他的设色是非常讲究的,我们看到他的青绿山水色彩非常和諧稳定。纵观传统的青绿山水是以工笔为主的,这种写意的青绿不多见。后来我们看见有张大千以及何海霞等先生们的泼彩青绿,但作为写意的、有传统功力,并且又有推陈出新的青绿山水还是不多见的。所以,白氏山水树立了标新立异、让人非常醒目的、形成了有绝对识别性的一种艺术语言。看他的青绿颜色很纯净,实际上每个颜色都是复色,也就是说石青石绿里边白先生要加曙红、赭石,以青绿为主色调。这样调出来的颜色才非常稳定、含蓄、耐看。这是先生的设色方法与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了我们。


我们班特别有幸临摹到他的原作,感受白先生作品中艺术气息。但在具体临摹的时候,多数同学普遍用中锋去临摹他的山石结构,包括树的穿插等很不得法。白雪石先实话很少,他走到你面前会拿起你的画笔说应该怎样画,记得他说:“临摹时皴、擦、点、染要同步进行,这样画面才能浑然一体、气韵生动”。同学们心领神会,豁然开朗。白先生示范过以后,整个班上同学的作品有了非常好的进展状态。


还有就是先生带我们去泰山写生。对于当时的我们即便掌握了白先生的笔法墨法,在你面对客观物象的时候,还是很难去表现的。如何把握住造像的特征,同时,山脉的结构与山脊的变化,树木与溪水的穿插关系以及整个画面里对意境营造,这个其实是很难的。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是看一笔画一笔,看着山石一点点在拼凑,包括画泰山的松树,都是一笔笔的描摹。面对同学们的问题,白先生只说了一句话,“你们要觑忽着眼睛看对象”。这个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西画里讲的眯着眼睛看物象,于是乎我们按照白先生提示的方法,再去看对象的时候,这个山那个松变得更加整体了,一些枝节、琐碎的东西都被过滤掉了,我们的画面就此保存了比较好的整体性与笔墨韵致,这对于我们后来学习山水画起到非常好的推进作用。现在画中国画的很多人不用眯着眼睛看物象,这就容易丟掉画面的整体性和画面气韵。


白雪石先生作为开宗立派,独具特色的风格,实际上是对南北宋绘画的最好继承。同时,他又不拘泥于传统,他很多画是来自于他对生活的感受,包括笔法、墨法都是心中感悟到的胸中丘壑的主观表达。面对桂林山水这种圆浑的单体造型,先生没有强调圆浑的体积感,而是强调一种平面性的,带有一点浮雕式的塑造。这种平面形式语言,就是中央工艺美院的优长与特色,白先生创造了这样一个语言形式,我觉得是他对传统的一个很好的继承,同时,他又发展了传统。传统在任何一个時期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传统是一种动态的、是发展的。实际上对传统最好的继承方式就是发展传统。


最后, 我以16个字作为我对白先生的人格的崇敬与艺术的概括。第一,立德树人,他做到了。第二,开宗立派,他做到了。第三,南北兼容,他做到了。第四,雅俗共赏,他也做到了。


陈辉2020.9.10

录音整理